高標準農田筑牢豐收根基
近日,從省政府辦公廳傳來喜訊,鹽城市大豐區2021年度高標準農田因建設成效明顯獲督查激勵通報,全省共有3個市10個縣(市、區)獲得此項督查激勵,大豐區是鹽城市唯一一家獲得督查激勵的縣(市、區)。
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,耕地質量關系國家“飯碗”,關系農民“腰包”。鹽城市大豐區深入踐行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鞏固提升糧食產能、加快現代農業發展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工程來抓。去年,該區共建高標準農田17.9萬畝,其中國家項目9.9萬畝、自建項目8萬畝,含示范區4.5萬畝。整體推進劉莊、白駒2個鎮試點建設1000畝生態型高標準農田。項目區建成后,昔日“低效田”變成“高產田”,也讓農民們的飯碗“越端越穩”“越端越豐”。

在該區小海鎮高標準農田項目區,長長的矩形渠和排水溝縱橫交錯、平整的機耕道穿插田間。“以前田塊分散,灌排設施受限,基本靠天吃飯,如今土地流轉連片,建成生態灌排系統,大大提升了機械作業空間,降低了生產成本,改善了農村環境,還提高了糧食產量。”提起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好處,該鎮種田大戶王俊由衷感慨。小海鎮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.6萬畝,共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積1.44萬畝、排澇面積1.6萬畝,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.2萬畝,其中高效節水0.6萬畝,田間道路通達率達到100%,新增糧食產能約100萬公斤。
“高標準農田是旱澇保收、高產穩產的農田,是耕地中的精華。”大豐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韋桂和說,自從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后,有效實現了規模化種植、宜機化作業,大大提升了糧食產量和質量,項目區的糧食產能平均提升了13%。截至目前,該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28萬畝,筑牢了豐收的根基,對全省糧食安全貢獻了重要力量。
近年來,該區緊扣“高”字,一步步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現實。高站位系統規劃、高起點整體推進,堅持“政府主導、多元參與,集中連片、規模開發,科學規劃、突出重點,建管并重、良性運行”原則,將“生態優先”理念貫穿高標準農田項目規劃、設計、建設全過程,上下聯動,高效率推進。區政府將其列為十大民生工程,并成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協調小組,由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,區委、區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,下設“一辦四組”,區農業農村局加強業務指導,各鎮(區、街道)落實主體責任,發揮村級組織作用,鼓勵農業投資公司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,有效調動了各方力量共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。
高標準農田,不僅要建好,還要管好、用好。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,大豐區堅持建管并重,不斷健全建管機制,形成高標準農田建設“一張網”。區委、區政府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、鄉村振興和年度綜合考核中,督查小組每月對建設進度、工程質量、安全生產等進行督查通報。嚴把設計、招標、工程變更及審計驗收等各類關口,堅持信息公開、程序規范,上下聯動共同抓好項目建設管理。建立長效管護機制,層層壓實責任,打通管護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項目竣工驗收后,及時將工程進行移交,明確管護主體,落實管護責任,加強日常管護,做到“建、管、用”并舉,確保良田糧用,項目建設長期發揮效益。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