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蟲情測報系統
智能蟲情測報系統是一套融合光機電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綜合性植保監測體系,能在無人值守下自動完成誘蟲、處理蟲體、數據采集分析等全流程作業,還可聯動云端平臺實現遠程管控與蟲害預警,廣泛適配農田、果園、茶園等多類農林場景,以下是其核心構成、核心優勢及典型細分系統的詳細介紹:

1. 核心構成
- 前端監測設備:這是系統的數據采集核心,包含多種專業化設備。比如誘捕類設備,有利用趨光性的智能蟲情測報燈、針對微小蟲體的專項測報設備,還有靠性誘劑吸引特定害蟲的物聯網蟲情性誘測報裝置等;輔助設備則涵蓋雨雪傳感器、光感傳感器等,用于感知環境狀態以調控設備工作,以及無線氣象站,可同步采集溫濕度、降雨量等氣象數據,為蟲害發生趨勢分析提供環境依據。
- 數據傳輸模塊:內置4G、GPRS或光纖等多種傳輸單元,能將前端設備拍攝的蟲體照片、設備運行參數、氣象數據等實時上傳至云端,上傳速度通常不低于1M/s,遇到網絡故障時會本地緩存數據,網絡恢復后自動補傳,避免數據遺漏。
- 云端管理平臺:作為系統的“大腦”,可接收并存儲前端傳來的各類數據。平臺搭載AI識別算法,能自動識別害蟲種類并計數,還能生成報表、曲線等數據形式;同時支持電腦端和手機APP操作,用戶可遠程控制設備開關、拍照頻率等參數,也能查看設備定位與運行狀態。
2. 核心優勢
- 全流程自動化,減少人工干預:從誘蟲到數據上傳無需人工值守。像通過光控裝置實現夜間自動開燈誘蟲,遠紅外加熱倉以85±5℃溫度殺蟲烘干,蟲體經震動機構平鋪后由傳送帶送至拍照區域,全程自動化完成,且蟲體致死率不低于98%、完整率不低于95%,既保障蟲體完整性,又大幅降低人工巡檢成本。
- 識別精準化,適配多元需求:針對不同蟲體優化識別能力,常規系統可精準識別褐飛虱、二化螟等上百種常見害蟲,部分專項系統如托普云農的小蟲體測報系統,能識別稻飛虱等毫米級害蟲,識別準確率超95%;同時儀器自動計數與人工計數的動態趨勢擬合度≥0.90,為蟲情分析提供可靠數據支撐。
- 管控遠程化,預警及時高效:用戶通過云端平臺就能遠程控制設備換位、誘蟲燈啟停等功能,還能設置拍照頻率等參數。平臺可記錄歷史數據并形成數據庫,結合氣象數據分析蟲害發生趨勢,部分系統還支持短信預警、語音播報,讓用戶快速掌握蟲害動態并及時制定防治措施。
3. 典型細分系統
- 通用型趨光測報系統:如托普云農TPCB - III - C7.0plus,內置2000萬像素高清相機,支持交流或直流供電,可識別多種水稻主要害蟲,稻縱卷葉螟、二化螟等識別準確率≥90%,還帶GPS定位,方便設備追蹤與站點管理。
- 小蟲體專項測報系統:像托普云農TPCB - FSCB系列,采用活體負壓捕捉技術,能過濾非靶標大蟲,通過活體拍照保留蟲體特征,專門適配葉蟬類等毫米級趨光性害蟲測報,填補了微小蟲體監測的技術空白。
- 物聯網蟲情性誘測報系統:例如托普云農TPXY - SA4.0,結合性誘捕器與AI技術,設有多個誘捕口實現多方位誘蟲,可自動更換粘蟲膠卷,連續陰雨天氣下續航超20天,能精準監測草地貪夜蛾等特定害蟲,避免傳統性誘測報的誤報問題。
分享